临床应用:唾液酸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性

范彦玲 | 2017-11-3 17:29:17 | 访问次数: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中心站,而我国是肝病大国,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数数以万计。研究显示,唾液酸与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唾液酸。


什么是唾液酸
唾液酸(SA)是碳糖神经氨酸的一族复合物的总称,是广泛分布的糖蛋白中的一种糖类物质;在人体组织中以各种衍生物的形态存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其含量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浸润及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监视等密切相关。近年来,血清唾液酸的检测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普查上。本文主要根据唾液酸在肝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唾液酸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肝脏是担负蛋白质和脂类代谢及储存的重要器官,同时唾液酸连接到糖链末端也是在肝脏中进行的,因此可以推测肝脏疾病会影响体内唾液酸水平。肝脏分泌大量的糖蛋白进入血液循环,这些糖链的末端均有唾液酸。这些唾液酸能保证血清蛋白的稳定存在,去除唾液酸将导致原有分子通过肝受体被快速清除。因此许多生物治疗代替物都被制成糖蛋白,并需要足够的唾液酸遮盖其多聚糖,以避免被快速清除。血清唾液酸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又一血清标志物,正日益受到临床研究重视。实验证明原发性肝癌中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者及良性肝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提示血清唾液酸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AFP和SA联合应用
发生肝癌时,癌细胞刺激肝脏异常合成代谢,癌细胞膜表面所含的糖蛋白增多,释放入血,导致血清唾液酸水平随着肝癌细胞的生长而升高。有资料显示,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甲胎蛋白(AFP)、唾液酸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2.1%和53.5%,均有相当比例的漏诊,而AFP、唾液酸联合检测阳性率则可提高至86%。也有报道称二者联合检测可降低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漏诊率,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因此建议临床将唾液酸与AFP一起列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而且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减少漏诊。

blob.png

1.各项标志物及组合的诊断敏感性


SA与肝硬化的联系
众所周知,肝硬化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血清唾液酸水平的检测对肝硬化的诊断和随访,尤其是在治疗和随访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有研究发现早期肝硬化中唾液酸水平与正常者无明显差异;而中期肝硬化的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升高;晚期肝硬化中水平升高更为显著。对于肝炎后肝硬化人群肝癌的筛查,由于唾液酸具有不受肝脏炎症干扰的特点,与AFP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肝癌的阳性检出率。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是唾液酸与糖脂的结合形式,在细胞分化及恶性突变中起重要的作用。已有证据显示异常LSA的血清浓度在各种肝脏疾病中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LSA在肝癌和肝硬化后肝癌以及病毒性肝炎中均显著上升。其中,LSA在原发性肝癌中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肝硬化。另外,实验证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总唾液酸(TSA)与LSA的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肝硬化组,而肝硬化组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血清游离唾液酸(FSA)酒精性肝硬化显著高于正常者、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和正常者相比差异不明显。这些数据表明FSA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比 TSA更为明显。有研究者等认为唾液酸的测定可以为肝硬化和肝癌提供临床有用的诊断手段。

blob.png

2.各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比较


结语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中心站。据估计,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以上,因此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而我国是肝病大国,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数数以万计。唾液酸是一类酸性九碳单糖,作为复合糖的组成部分镶嵌于人及多数脊椎动物糖蛋白和糖脂分子的末端最外侧。唾液酸与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肝硬化和肝癌中,唾液酸都可以作为病程动态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另外,在恶性肿瘤、炎症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遗传性疾病以及急性时相反应等条件下,唾液酸也都呈现出异常水平。唾液酸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现如今,唾液酸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诊断,为相关疾病的检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